欢迎访问狗子28(中国)官方网站 - 狗子28大舞台,有梦你就来

孙中山、郭沫若等都曾题写“中国银行”,为什么最终选定郭沫若?

频道:英超 日期: 浏览:7

文/湖南大学访问学者、书法家罗雄金

孙中山、谭延闿郭沫若都曾题写“中国银行”,哪一幅水平更高?为什么最终选定郭沫若?

“中国银行”各位书友都不会感到陌生,但是您知道都有哪位大咖提写过“中国银行”四个大字并用于中国银行吗?目前中国银行所用的题字又是出自何人笔下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!

孙中山题写“中国银行”


首先,我们看到的是孙中山所题写的“中国银行”,孙中山作为一代伟人,其书法之名远被其伟大贡献所遮掩,其实他也是一位书法功力不错的书法家,尤其是在楷书和行书上,颇见功底。

上图所示的楷书“中国银行”四个大字即为其所题写,其字端庄稳重,有“颜筋柳骨”之雅韵,也很是耐看。

谭延闿题写“中国银行”


谭延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楷书家,有着民国“四大楷书家”之荣誉称号。其所题写的“中国银行”,浑厚端庄,沉稳而刚劲,古朴厚重且威严,庙堂之气,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,也是谭延闿的笔下的楷书代表作之一。

林森题写“中国银行”


林森笔下的“中国银行”四个字沿用隶书创作,与前两者皆不同,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方正规整、稳健厚重的气象,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。细致来看,林森笔下的“中国银行”四个字,笔画线条把控得很是到位,笔画线条均匀有力,结构严谨,不张不驰,又给人以典雅精致,可靠的感觉。

郭沫若题写“中国银行”


郭沫若是中国近代的一代大文豪,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、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、古文字学家、考古学家、社会活动家,甲骨学四堂之一,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,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,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名声在当时也是鲜有对手。

郭沫若笔下的“中国银行”,首先在字体上就与前边几位名家大有不同,他采用行书来创作,观之更显行云流水,酣畅淋漓之感,洒脱飘逸、具有更高的辨识度。

那么最终为什么选定使用郭沫若题写的“中国银行”沿用至今呢?

罗雄金认为,虽然孙中山、谭延闿、林森无论是名声和书法功底都不弱,但是最终选用郭沫若的字,是有以下几个原因:

一、统一标识的需要:在建国之前,各地中国银行的银行名字体体例和格式不统一,为了树立统鲜明的品牌形象,需要一套标准的标识;

二、时代审美的变化:郭沫若笔下的“中国银行”,洒脱飘逸,个性鲜明,有着强烈的视觉对比和流畅的笔触,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,易于识别和传播;

三、实际应用的考量:郭沫若题写的“中国银行”四个字在1980年首次用于外汇兑换券之中大受欢迎,得到了广泛人士的接受。

对此,您有何看法呢?

写在文末

精彩文章,推荐相关阅读

谁人手写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?其书法如何?竟需两位伟人签字

作者简介


罗雄金,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,中国硬笔书法山东工委会会员,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,北京当代书画院院士,北京华夏邦交国礼书画院院士,书法家,书法专栏作家,诗人,航拍摄影师,梧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,生物科研工作者,湖南大学访问学者。